2021年11月,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付麗教授課題組在 Cell Death and Disease(IF=8.469)雜志發(fā)表了題為“Spatia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gen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空間轉錄組技術,,首次繪制了浸潤性微乳頭狀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 )的空間轉錄圖譜,,并揭示了其與代謝重編程相關的廣泛異質性,,研究還確定了 IMPC 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并探索了與 IMPC 腫瘤進展相關的關鍵基因,。為 IMPC 的精準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進一步的依據,。
浸潤性微乳頭狀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種特殊的病理組織學類型,,IMPC腫瘤細胞表現為呈極性倒轉的桑葚樣細胞集團,,與周圍的間質有明顯空隙。與浸潤性導管癌非特殊型(IDC-NOS)相比,,IMPC的脈管侵犯和淋巴結轉移率更高,,預后更差。獨特的集團性生長模式和侵襲性生物學行為使IMPC成為研究腫瘤侵襲和轉移的良好模型,�,?臻g轉錄組作為2020年nature methods年度技術,,能夠解析組織切片不同空間位置的基因表達譜,使用空間轉錄組技術同時在形態(tài)學和轉錄組學尺度上研究IMPC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征,。對于剖析IMPC腫瘤的異質性,,探索新的生物標記物,以及針對IMPC的精準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項研究中,,結合團隊自身的研究背景和優(yōu)勢,選擇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對IMPC進行基因表達量空間水平的分析,,挖掘與IMPC相關的新基因,,并初步驗證其作用。為IMPC的多組學研究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富集分析結果表明所有IMPC群均有異常的脂質代謝增強,,脂肪酸是機體在荷瘤狀態(tài)下的主要能量物質,可能通過提供代謝底物以產生能量來支持腫瘤細胞的生長,。代謝重編程是區(qū)分IMPC和IDC-NOS的重要特征,,也可能是導致特殊生長模式和高侵襲轉移率的關鍵機制。SREBF1是所有樣本的IMPC簇中常見的高表達基因,,并且是唯一在所有IMPC亞群中高表達的基因,,此外,IMPC簇中SREBF1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IDC-NOS亞群中的表達水平,。FASN是SREBF1的靶基因,,使用TCGA數據庫分析發(fā)現它們之間呈正相關。82個IMPC和80個IDC-NOS FFPE組織用于SREBF1和FASN的免疫組化染色,。SREBF1和FASN在IMPC 中顯著高表達,,SREBF1和FASN蛋白的高表達水平與總體存活率和無病存活時間的預后較差呈正相關。
該項研究顯示,,IMPC腫瘤細胞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脂代謝異常在IMPC中普遍發(fā)生。脂代謝相關基因SREBF1與IMPC腫瘤細胞的高侵襲,、轉移特征密切相關,,且具有預后意義。為利用抑制SREBF1策略來治療乳腺IMPC的思路提供了理論依據,。該研究也為IMPC的精準診治和轉移機制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分子學證據,。
|